成功案例

汗水铸就辉煌:解码中国外贸成绩单背后的奋斗密码

2025-07-18

2025 年上半年,中国外贸交出一份亮眼答卷: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21.79 万亿元,同比增长 2.9%,连续 7 个季度保持增长。这份成绩单背后,是无数外贸人日夜兼程的拼搏,是政策护航下的产业升级,更是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的生动写照。

一、数据背后的 “中国力量”

在全球需求疲软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,中国外贸展现出惊人韧性。出口总值 13 万亿元、增长 7.2% 的背后,是机电产品以 7.8 万亿元规模筑牢六成出口基本盘,高技术产品连续 9 个月增长,工业机器人出口激增 61.5% 的突破。绿色低碳的 “新三样” 产品增长 12.7%,风电设备、锂电池等绿色装备成为全球市场 “香饽饽”,折射出中国产业升级的铿锵步伐。

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。54.7 万家民营企业贡献近 6 成进出口总值,增速连续 21 个季度领先,在复杂环境中逆势突围。从广东东莞的电子元件企业到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制造商,民营企业用创新与坚韧书写着 “中国外贸韧性” 的注脚。

二、企业突围的 “创新密码”

在广交会上,贝发集团推出的 AI 翻译终端引发关注。这家深耕文具行业 30 年的企业,通过研发智能翻译设备,从传统制造商转型为 “内容 + 场景” 服务商,目标销量直指 20 万台。这种转型并非孤例 —— 东莞鼎泰高科研发的精密微型钻针设备全球市场份额达 20%,OPPO 运动健康实验室取得 150 多项发明专利,将智能手机功能拓展至运动健康领域。

传统产业也在焕发新生。福建尚飞制衣推出的无界双核户外夹克,采用航空科技面料和环保材料,获得欧美市场青睐;东莞摩动核机甲模型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,通过跨境电商打开东南亚市场,订单排至年底。这些企业用创新重塑 “中国制造”,在全球价值链中向上攀升。

三、政策护航的 “战略布局”

政策红利持续释放。从 “稳外贸 30 条” 到跨境电商综合改革,从出口信用保险扩面到陆海新通道建设,政策组合拳为企业纾困解难。2024 年跨境电商进出口 2.63 万亿元,海南自贸港进出口增长 20%,成为外贸新引擎。

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显著。对共建 “一带一路” 国家进出口增长 4.7%,占比超 51.8%,东盟连续 5 年稳居第一大贸易伙伴。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班列飞驰,到中欧班列的双向奔赴,中国与 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纽带越拉越紧。

四、全球共赢的 “中国方案”

面对单边主义挑战,中国以开放姿态拉紧全球经贸合作纽带。对非洲、中亚进出口增速超两位数,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、技术支持;在东盟市场,中国企业以差异化产品满足多元需求,从新能源汽车到智能家居,“中国智造” 赢得口碑。

汗水铸就辉煌:解码中国外贸成绩单背后的奋斗密码

这种共赢不仅体现在贸易规模上,更体现在规则引领。通过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协定,中国推动跨境电商、绿色贸易等领域规则创新,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智慧。正如海关总署所言,中国外贸正以 “量体裁衣” 的智慧,在复杂环境中开辟合作新空间。

从长三角的智kaiyun中国能工厂到珠三角的跨境电商园区,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繁忙口岸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实践,中国外贸的每一份增长,都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。展望未来,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、新质生产力加速集聚,中国外贸将继续以奋斗者的姿态,在全球经济浪潮中破浪前行,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。